|  返回首页

 

bet28365365官网2016年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 2016-11-01 【字体: 来源:市农业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落实年、推进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年,更是农业部门的“形象提升年”。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一县一产业”的战略部署,以“稳量提质增效转方式、努力打造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市”为目标,以“稳量调结构、科技添效益、执法保安全、改革促发展”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1+2+3”产业发展模式,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方向,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不滑坡,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十三五”我市农业提升发展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粮食产量增产1万吨;油菜同比增产0.03万吨;畜产品增加0.6万吨,总量达到35.4万吨;水产品增加0.3万吨,总量达到10.88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有效抗体合格率80%;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工作观念突破,推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打破传统农业定向思维,在保证粮食生产规模底线的前提下,各县(区)按照“1+2+3”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当前品种多规模小、无特色效益差的产业现状,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1”是指一个县区;“2”是指“种养”结合循环二元立体产业;“3”是指每个县(区)集中力量在旱地里推进农经作物间种、轮种,发展2-3个特色农经作物,并根据种植土地消纳粪污能力配套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

  (二)抓产业布局突破,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一是确保粮食生产底线。全面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全市在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0万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川优6203,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种植,新增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1万亩;加快中低产田升级改造,在永久性基本农田里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提水保灌面积70万亩;加大农机化推进力度,年底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23个,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7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4%;以农业科技推广和实施科技增量为突破口,抓好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建设市县(区)良种品比展示基地,确定好全市“两杂”良种主推品种,推进高产创建,全市粮食亩产增加1%,粮油作物助农增收68元。拟于4月初在隆昌县召开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二是优化经济作物布局。利用成渝交通枢纽优势发展多种类、多品种的“菜篮子”、“果盆子”产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和种植优势,选择2-3个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全力建设5个万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片,在市中区发展蔬菜、葡萄、柠檬,在东兴区发展果桑、蔬菜,在资中县发展柑橘、果桑、蔬菜,在隆昌县发展柑橘、木本油料、蔬菜,在威远县发展无花果、蔬菜、果桑等经作产业。全市建设8万亩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在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建设10个蚕桑基地乡镇和30个示范村,农经作物总产值达72.5亿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增收170元以上。三是发展高效立体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种养”互补的产业优势,在水田里发展“稻田养鱼”、“稻鸭共育”、“藕鱼混养”等二元立体产业,在凌家镇蟠龙寺村开展示范;在旱地里推进农经作物间种、轮种,并根据种植区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合理布局畜禽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种养”循环产业,重点发展“内江猪”开发利用养殖、林下养鸡等模式,同时利用畜禽粪污灌溉粮食和农经作物,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2016年,全市发展稻田养鱼1000亩,带动辐射2000亩;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提高2个百分点,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0个,建设“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示范点5个,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110元。四是发展特色水产业。重点发展甲鱼、泥鳅和观赏鱼。市中区重点发展白乌鱼、观赏鱼的繁育养殖及综合开发,东兴区重点发展泥鳅、生态甲鱼养殖,资中县围绕鲶鱼品种形成“资中鲶鱼”地理标志特色品牌,隆昌县大力发展泥鳅产业,威远县围绕甲鱼深加工搞好甲鱼养殖开发,形成“一县一品”特色。2016年,全市鱼种投放量2.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0.88万吨,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4.3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5亿元,渔业为农民增收贡献20元。

  (三)抓工作方式突破,扎实做好农业项目工作。一是抓好项目统筹布局。以涉农项目为抓手,抓好农业项目布局,把分散的项目资金打捆、统筹安排,按照“钱随产业投,路随产业走,水随产业流”的原则,把项目资金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向贫困村倾斜,提升项目建设效益。二是抓好项目包装申报。认真包装好我市农业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对接,加快做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主动对接做好市级重点项目的申报。三是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定领导、定机构、定专人落实责任,倒排时间、加快推进、按时完成,每月25日将进度上报市农业局产业科。加强项目跟踪监督,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建设文书档案,项目申报前要有申报资料,项目实施前要有计划、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每月报建设进度,有督促检查记录及问题整改通报,项目完成后要有总结、绩效评价和审计、验收报告,真正把项目建设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惠民工程。

  (四)抓新型经营方式发展,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社(场)30个,发展家庭农场50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发展集生产、采摘、观光、养殖体验、垂钓、游玩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经济,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主题公园等农村经济新的增长亮点,推动全市193家农家乐、61家休闲农庄提升发展,申报省级农业休闲公园2个。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11个。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引导40户农业企业(专合组织、规模户)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流通方式与流通业态,推进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拓宽营销平台,把名优特新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推向全省、推向全国,农业电子商务覆盖率达25%,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额2.55亿元,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五)抓农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安全生产水平。按照农业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制,全面加强农业发展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控污染源。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动态监控,做到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把化肥使用量增长控制在0.9%以内;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5%,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25%,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役,大力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全面禁止焚烧秸秆,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以上;推进养殖场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新建5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点,全面完成环保部西督中心提出的市种猪场污染等13个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及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关闭、搬迁整改工作,推进沼气工程建设,新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2处、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新建沼气集中供气项目5处、262户。二是加强动植物疫病体系建设,严防重大动植物疫病。全面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全力抓好畜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检疫监管,毫不松懈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疫病防控,确保动物疫病免疫率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有效抗体合格率7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搞好3月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月活动,强化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全市14个病死畜禽收集点5月底全部投入运行,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60%。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和植物检疫对象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格引进植物产品检验检疫,严防有害生物传入。三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全面推进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农产品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提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制度,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90%以上,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瘦肉精”抽检率达90%以上,“瘦肉精”检出率为0。加强农业执法检查,开好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会议,按期完成生猪屠宰资格清理与规范管理工作;严打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完成农业综合执法案件办结数78件以上,确保畜禽及其产品产地申报检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四是加强农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杜绝违规上牌、发证行为,拖拉机年检率达50%以上。继续抓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防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管理,渔业船舶登记、检验率达90%以上,严防渔业船舶发生较大安全事故。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完成农业专项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落实主要农作物种子和农业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意识,深化农业与气象协作,健全自然灾害应急防御机制,普及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六)抓“七个一”精准扶贫,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加强全市贫困村联系农技专家的管理和培训,农业技术扶贫科技人员100%到位;充分调动派驻贫困村农技专家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支撑。二是认真落实驻村帮扶。驻村干部、农技专家以及派员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处理好业务工作与驻村帮扶的关系,密切联系贫困户,扑下身子、敢下深水,找准问题、做好规划,落实措施、搞好指导,以最实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去落实驻村帮扶工作。在帮扶联系的全安镇皂角村等贫困村,重点推广优质水稻、稻田养鱼等。三是抓好产业扶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责任落实100%,继续按照“七个一”要求,因户施策,指导贫困户搞好产业发展, 通过产业“一对一”精准扶贫,确保所有贫困户在三年内脱贫。

  (七)抓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经营管理。认真做好市中区国家级示范、东兴区省级示范点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完成农村3679486亩土地确权;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建立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管理,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非粮化”。二是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扩大“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试点面,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县(区)实施“三化”改革试点。三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落实农民负担监管“五项制度”,依法加强 “一事一议”及有关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管,继续抓好涉农收费监管和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规范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高依法护农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深化财务公开,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管好资金、盘活资产、用好资源,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能力水平提升。认真开展各项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多总结学习先进工作经验,用新思想、新方法指导工作实践。认真组织好涉农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增强从业人员质量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把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推进涉农各行业的规范、高效、安全生产。

  二是强化行风政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倡导农业人“六心”的价值取向,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营造勇争“三个一流”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化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的整治,继续开展“最美农业人”评选活动,进一步树立农业部门良好形象。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刻汲取反面案例教训,进一步提高“一岗双责”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从教育、制度、执纪监督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加强涉农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补贴发放等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监管,强化监督管理、工作检查和专项审计,堵住漏洞、规范管理,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查处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和涉农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

  四是强化责任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瞄准全年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主动性工作、创造性工作、推动性工作、督查性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抓好落实。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决心,主动担当有为、创新务实工作,以“言必行,行必果,果必报”的工作态度,努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强化工作督查考核。加强对农业项目建设及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以及省、市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的督查,逗硬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省、市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